首页 > 学术动态
· 张惠英教授作客第134期长安学术讲座

2012-6-2 8:36:05   本站原创

(富林  供稿)应我校文学院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研究员、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惠英女士于530日晚作客第134期长安学术讲座,报告题目为《注重活的语言研究》。讲座由文学院副院长邢向东教授主持,胡安顺教授点评。文学院部分青年教师和硕、博士生与会听取了报告,社科院语言所研究员张振兴先生在座,张先生应邀主持了当日举行的文学院博士论文答辩。

报告通过大量的材料和独特的视角论述了活语言材料的重要性及其研究方法,内容共分“交流心得,感受压力”、“立足古都、感受辉煌”、“挖掘语言现象——量名结构和名量结构”等三个部分。报告通过大量文献材料和活的语言证明了一些在表面上看似毫不相干而实际有密切联系的语言现象,例如证明蒙古语“可汗”的“汗”就是汉语“大汉”的“汉”,“可”就是“这”。“可汗”一词反映了古代蒙古民族对汉朝的敬仰和向往。“鞑靼”实际就是汉语“大大”(父亲,长辈)的意思,“敖包”就是汉语“脑包”的意思,等等。报告强调了活的语言以及挖掘语言材料的重要性。她说,活的语言包括方言、文献书面语言、口语里俗语、网络语,等等,这些对语言研究都很重要。她主张对语料的搜集尤其对方言的调查要做到尽量详细,对所选例句要做到尽量典型,对例子的注释要做到尽量准确,对语料的挖掘要做到尽量深刻。她除了举证文献用例外,还引用名家的谈话来说明活语言的重要性,比如她提到丁声树先生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我们这一代人没有机会多读古书,但接触活的语言的机会还是不少,所以可以用分析活的语言来弥补读书少的短处。”

报告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接着硕、博士生分别向张惠英教授和张振兴研究员请教问题,二位先生一一作了耐心回答。之后胡安顺教授作了点评,点评指出报告的材料丰富,精彩,注重实证,善于看到不同词语的共同点,找到其内在的联系,且娓娓道来,“润物细无声”,对大家启示良多。邢向东教授最后作了总结,对张惠英教授的报告表示感谢,同时对张振兴先生的到来表示感谢。

张惠英教授简介:

女,上海市崇明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海南师范大学教授。19647月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19827月至19839月在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访学,19869月至19888月在美国华盛顿大学东亚系作客座研究。主要从事汉语方言研究,代表作有《崇明方言词典》、《<金瓶梅>俚语难词解》、《崇明方言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