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通知
服务支持
  • 029-85303711-8042
课程特色

 

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由地方统筹管理和指导,具体内容以学校开发为主,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

一、基本理念

1.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

2.课程开发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

3.课程实施注重学生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

4.课程评价主张多元评价和综合考察

二、课程目标

学生能从个体生活、社会生活及与大自然的接触中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并逐步提升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具有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

三、课程内容与活动方式

学校和教师要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并基于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设计活动主题和具体内容,并选择相应的活动方式。

(一)内容选择与组织原则

1.自主性

2.实践性

3.开放性

4.整合性

5.连续性

(二)活动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方式及其关键要素为:

1.考察探究

2.社会服务

3.设计制作

4.职业体验

四、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规划与实施

(一)课程规划

中小学校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的主体,应在地方指导下,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整体设计,将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培养目标、教育内容等融入其中。要依据学生发展状况、学校特色、可利用的社区资源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统筹考虑,形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体实施方案;还要基于学生的年段特征、阶段性发展要求,制定具体的“学校学年活动计划与实施方案”,对学年、学期活动做出规划。要使总体实施方案和学年活动计划相互配套、衔接,形成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的课程实施方案。

(二)课程实施

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主体,学校要明确实施机构及人员、组织方式等,加强过程指导和管理,确保课程实施到位。

1.课时安排

2.实施机构与人员

3.组织方式

4.教师指导

5.活动评价

五、课程管理与保障

(一)教师培训与教研指导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加强调研,了解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搭建多样化的交流平台,强化培训和教研,推动教师的持续发展。

(二)支持体系建设与保障

1.网络资源开发

2.硬件配套与利用

3.经费保障

4.安全保障

(三)考核与激励机制

1.建立健全指导教师考核激励机制

2.加强对课程实施情况的督查

3.开展优秀成果交流评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