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一、课程性质

“中国现代文学”是指19171月文学革命兴起至19497月全国第一次文代会召开这三十余年间的中国文学,它是中国文学由古典走向现代的转折和枢纽,是中国文学实现现代化并与世界文学接轨的开端,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中国现代文学课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它兼具“文学史”和“作品阅读”两课的性质,即以中国现代文学史为基本线索,辅以经典作家作品的解读,力争比较全面地展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面貌和演进规律。本课在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对于奠定学生的专业基础,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拓展学生的认知视野,增强学生的人格素养,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能力等,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获得中国现代文学的相关知识,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主要成就和基本面貌,深刻认识中国现代文学的经验和教训,准确把握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进程和发生发展规律,熟悉中国现代经典作家和作品,进一步掌握中国现代文学自身的独特性和发展的阶段性及其在世界文学格局中的地位和影响,学会运用正确的观点和科学的方法分析和鉴赏中国现代文学现象和作品;并通过教学使学生接受切实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提高人文素养,陶冶情操,培养高尚美好的人格,增强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本课程研究和阐述“五四”文学革命以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三十年间所发生的文学现象,包括此期的文学运动、文学思潮、社团流派及作家作品等,其内容在纵向上依中国现代文学发生发展的三个十年分为三个阶段,亦作为本课教学依次递进的三个单元,而在横向上则涵概文学史、作家论和作品论三个部分,从而多层面、全方位地呈现中国现代文学的基本现状和总体面貌,揭示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规律,发掘其丰富深刻的文化意蕴。

四、学习方法

学习中国现代文学课,首先要熟悉教材,其次要加强对作家作品的阅读,再次要注重史的联系。把作品置于作家的整个创作道路中,把作家创作置于现代文学的发展过程中,进行历史的考察和美学的评价,以期整体地把握中国现代文学的基本面貌。同时要注重与现实的联系和与实践的结合,注重对历史、哲学、美学、社会学、心理学和文化学等多学科的借鉴,注重对本学科各领域学术前沿的关注和研究热点的捕捉。

五、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1]郭志刚等. 中国现代文学史.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5.

[2]钱理群等.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7.

[3]朱栋霖等. 中国现代文学史.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8.

[4]朱栋霖等.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7.

[5]程光炜等. 中国现代文学史.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7.

[6]朱金顺等. 中国现代文学史.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7.

[7]夏志清. 中国现代小说史.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7.

[8]司马长风. 中国新文学史. 香港:昭明出版社,19763.

[9]刘勇. 现代文学研究. 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12.

[10]解洪祥. 中国现代文学精神.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12.

教学日历
我要留言
同学你好!对本课程有哪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