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支持
  • jsjyzyb@126.com
  • 029-85303711-8042
学习指南

本节课先对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内容构成,课程要求等做一说明[/摘要],同时就地理学发展动态做一简要介绍。

一、课程的性质与特色

1、性质

该课程是一门具有综合性和前沿性的专业知识延展课程。通过组织校内外专家学者,结合自身研究实践,对某一专题领域研究进展情况展开深入浅出的介绍,帮助学生了解地理学科的前沿动态、发展方向。课程内容涉及地理学不同学科、研究领域,涵盖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理信息系统、灾害地理、健康地理、环境地理、区域地理等内容,能够满足学生在研究生阶段对专业知识扩展的需要。

2、特色

1)前沿性。课程以专题报告的方式介绍地理学前沿动态,既包括国内外研究进展,又含有报告人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介绍,可以使得学生对于相关领域有最新的了解。前沿性的知识是学术本科课堂知识、书本知识的重要补充,能够丰富学生中学课堂教学内容。

2)高水准。课程的报告人都是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的教授,副教授。大部分具有博士学位,并主持有国家级研究课题。具有丰富的科研实践经验和研究生培养经验。另外,课程还附带部分国内知名专家的学术报告录像,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获得更多学术信息。

3)综合性。课程包括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理信息系统、环境地理、灾害地理、医学地理等内容。具体专题涉及环境变化、城市化与区域发展、遥感与GIS应用、旅游市场分析等十余个方向。另外还包括地理学方法论、科研方法论等方面的内容,具有专题多样、全面、综合的特点。

4)实践性。课程通过作业的形式,给学生安排相应的科研实践任务,重点培养学生的地理科研能力,为学生开展校本研究项目提供帮助。

二、课程的学习目标

1、拓宽专业视野,提高个人专业素养,有利于理解学科特点、思想方法、理论进展。引领学员高瞻远瞩;

2、增强个人的专业研究能力,包括教学研究能力和专业研究能力。一般的研究都包括数据获取、分析处理、结果展示、理论提升等步骤;

3、提高中学教学质量,提供素材,为探究式教学提供思路、方法。

校本研究在英美是伴随着“教师即研究者”运动于20 世纪60年代前后兴起。中和对研究动向的了解,以此也可以激发中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探究式学习包括提出问题、假设、数据、分析、结论等步骤,与现代地理学研究方法一致。

资料:《地理调查研究方法(第2版)》是原上海市教育局师范教育处组织编写的中学教师职务培训丛书之一,现经国家教育部师范司审核,推荐为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参考书,且进行了修订,内容更为翔实。《地理调查研究方法(第2版)》主要是根据现代地理学的发展,简明论述地理调查与地理研究的基本方法。其内容包括地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过程和哲学基础;地理科学研究的基本知识和程序;地理信息获取的手段和常用的研究方法;地理论文、报告的撰写等。书中对模型的建立,信息收集的基本过程,地理学常用的演化法、相关法、比较分析法和类型区划法等做了较详细的论述,适合于中小学地理教师、地理专业师生及有关学科的专业人员阅读。

三、本课程的内容

本课程的内容包括课程导引和15个学科专题报告。学习过程中通过讨论、实践活动,加深对课程的理解。

人文地理学

专题一   人文地理学及其发展趋势

专题四   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

灾害地理学

专题二   灾害地理学研究进展

旅游地理学

专题三   时空思维:旅游研究与实践

专题十五   旅游信息地理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专题六   旅游业对拉动国民消费增长的贡献

自然地理学

专题五   土壤与环境研究进展

专题九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

专题十   渭河谷地全新世研究进展

环境地理学

专题七   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及相关进展

专题十一   水环境污染的挑战与对策

健康地理学

专题八   健康地理的若干问题

地理信息系统

专题十三   GIS空间分析

专题十四   遥感图像分析及其发展趋势

区域地理学

专题十二   新形势下的世界地理研究

四、课程要求与提示

1、按照要求完成网络课程学习,参与相关讨论,完成作业。

2、积极参与研究实践活动。

3、阅读相关资料,扩大知识面。

该课程考核评价包括方面:学习过程记录与表现;对地理学科的认识水平;完成作业情况;校本研究项目设计等创新能力。

课程评价方案

内容

是否评价

占总成绩的比例

必做作业(活动)名称

所属章节

提交截止日期

课程作业

30%

试述地理学的核心概念和学科特点

第十专题

20131130

 

学习活动

20%

如何设计校本研究项目

第七、第九专题

201312115

期末考核

50%

期末考核题目及要求

提交截止日期

中学校本研究项目设计

201415

 

要求作业符合格式规范,学术规范,内容翔实,严谨,并反映实际工作成果。根据规范性、反映的工作质量评分。

专题讨论根据论坛参与度,发言的质量进行综合评分。

关于学习的一点提示:学习目的是开阔眼见,帮助理解地理学研究的特点。为中学校本研究课程的开发提供思路。对于一些专业问题,如有兴趣可以查询资料,深入探讨。

五、地理学发展动态简述

1、地理学及学科特征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陆地表层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相互作用及其时空变化规律的科学,它广泛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具有跨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性质。

陆地表层,是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人类圈共同作用的区域。

经过长期的发展,传统上,地理学形成了区域性、综合性、发展性的学科研究特点。

区域性:研究区域特征、区域差异、空间差异。

综合性:研究多要素相互作用、人文与自然的关系。

发展性:研究发展变化和动态特征。

2、地理学的新动向

上世纪60年代以来,三方面因素,导致了地理学研究出现新的特征。

1)社会的需要。地理学与生产实践密切联系。人类当前面临的人口、环境及资源问题,产生对学科理论与技术的需求,推动地理学研究的发展。比如自然灾害趋势与评估、生态治理与建设、资源开发与利用,人口与城市化,经济与产业布局,区域发展与规划等。应用地理学理论方法发展迅速,如西方的应用地理学、前苏联的建设地理学。

2)新的技术的应用。地理信息技术、遥感技术、定位观测技术、试验技术,为地理学提供了更多的数据和处理手段。

3)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地理学正在努力从经验学科(描述、归纳为特征)向理论科学(演绎与论证)发展。

地理学科发展动态

方法上:

13S技术的发展。技术方法的更新,使得数据越来越精确,并且建立了大型数据库系统,实现数据共享。

遥感技术向着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的方向发展。利用遥感对地观测系统和典型地理单元长期定位观测,加强典型地区地理要素、地理格局和过程的变化研究。

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与GIS结合,功能更加强大。

2)野外定位观测技术应用。利用先进试验观测技术,建立野外观测台站,认识不同尺度地理现象的形成,因素及发生规律。

资料:

资料来源:蔡运龙等.自然地理学发展前沿.地理学报,20096411):1363-1374

资料: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建立16个野外观测台站,进行协同观测。

中科院临泽内陆河流域研究站(简称临泽站)隶属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是中科院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和科技部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网络(CNERN)联网的国家级野外台站,也是水利部第一批命名的“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和全国首批“中小学水土保持教育社会实践基地”。临泽站地处甘肃河西走廊中部,区域上代表了我国西北干旱荒漠绿洲风沙区。

临泽站图片。

1(336)

3)试验技术的应用。一些物理、化学的方法被引入。利用化学分析技术,加强物质迁移转化过程和机理的研究,认识自然有害物质和人为污染物质的空间过程及环境效应。应用物理实验,了解地表物质的物理结构及物质运动的动力学特征。当前,地理学科中的环境地理学、土壤地理学、环境变化研究都要用到各种实验技术,具有实验学科的某些特征。

4)模型的构建。增强地理学研究的科学性,提高地理环境变化的预测能力。

包括构建空间数字模型,比如细胞自动机模型,模拟土地利用变化。

室内外模拟实验(实体模型),简化地理环境的复杂性,加强不同要素作用方式和过程的识别研究,提高预测能力。

资料:利用元胞自动机构建城市用地演变模型,获得较好的模拟效果

    如广东东莞市城市用地演变模型。

实际                             模拟

资料来源:黎夏,刘小平. 基于案例推理的元胞自动机及大区域城市演变模拟. 地理学报,6210):1097-1109

资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人工模拟降雨大厅

101205121391

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观测试验模型

1012052VL1

5)社会学、心理学、GIS及计量方法广泛应用于人文地理学。用于社会地理、行为地理研究。比如,城市社会空间形成及特征研究;旅游者的行为与动机研究。

内容上:

1)注重全球化研究

地理学将人类居住的地球表面看作统一的复合系统,地理学本身具有全球一体化特点。现代地理学研究注重国际合作,参与全球研究计划。

资料:20世纪80年代国际学术界展开的全球变化研究。目标是提高人类对全球变化的预测能力。由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IHDP)、生物多样性计划(DIVER SITAS)4个正在执行的研究计划组成。

2)注重过程研究

目的,认识地理环境的运行机制,提高对人—地相互影响的理解。

过程可以理解为地理环境当中物质流、能量流、物种流、人流的空间分布与时间变化及相互关系。也可理解为地理环境组分间的相互作用(自然组分相互作用,人与环境相互作用)。这种“流”和相互作用是各种地理现象,如自然灾害、生态退化、城市化等的本质。

由于相互作用研究也是其他自然科学的领域。地理学更注重地表景观格局对要素分布、变化的影响。如土地利用及覆盖变化及其对区域水循环的影响。景观变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城市化格局与污染物空间扩散。

3)注重综合集成研究

    目的,在更高水平上认识地理现象本质。

1)强调多空间尺度的综合研究,包括要素-地方-区域-大陆-全球尺度的综合;

尺度性源自于地球表层环境的复杂性和层次性。地理过程都有尺度依赖特征。不同尺度相结合的综合认识,是认识地理过程的途径。

资料:地表水土流失的尺度性:

坡面尺度:表现,坡面径流产生,下渗过程,坡面侵蚀;

因素,坡度、土壤、植被类型

流域流域:表现,河流水文特征,输沙量;

因素,地貌、土地利用、人口分布、上下游关系

区域尺度:表现,水循环,土地退化;

因素,气候变化、产业布局、政策措施

2)多种地理要素的耦合研究,尤其自然和人文要素相互作用的研究。

传统上地理学多研究单一要素,不能全面解释研究对象。多要素的综合成为必然。比如:全球变化的成因、人类活动的诱发机制。人类活动对区域水循环的影响及生态效应。城市化的空间格局演变及其环境效应。

4)注重社会服务

地理学知识包括,基础理论、应用理论、技术体系。由于社会的需要和地理学本身的学科性质,地理学已经广泛参与到人口、资源、环境相关的社会实践当中,为政府决策、区域发展提供依据。

资料:近期国家重点资助的与地理学相关的应用领域,可反映地理学的应用方向。包括,重大工程建设区生态恢复整治技术,矿区复垦关键技术,若尔盖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技术研究与示范,鄱阳湖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青海湖流域生态和环境治理技术,土地整理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沙尘暴遥感监测与预报集成技术研究,城市生态规划与生态修复的关键技术,南水北调工程若干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