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支持
  • 029-85303711-8057
  • jsjyzyb@126.com
学习指南

第一章 学前课程的概述

内容简介:

追溯课程的词源,发现中文中“课程”一词出现在唐代,我国唐代学者孔颖达为《诗经•小雅•小弁》中“奕奕寝庙,君子作之”的句子注解为:“以教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得依法制也。”在西方,英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H•斯宾塞在1859年发表的一篇著名文章《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中最早提出了“课程”(curriculum)一词,意思是指“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

对于课程,存在着许多种定义,每一种定义都试图从某种立场解释课程,结果导致对课程定义的众说纷纭,没有比较统一的标准。在第一节中,我们介绍了奥利瓦(OlivaPF)、康纳利(ConnellyFM)和兰茨(Lantz0)对课程的定义。并且分别从学科维度、经验维度、目标维度和计划维度对课程的定义进行界定。

目前,课程理论领域仍有一些基本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如课程的价值取向问题、一元课程与多元课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这里的所谓各种活动,是《幼儿园工作规程》所说的“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

虞永平在2001年版的《学前教育学》中全论述了幼儿园课程的特点:目标的全面性、启蒙性;内容的生活性、浅显性;结构的整体性、综合性;实施的活动性、经验性;特殊性、不可替代性。另外,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育方法、教育形式和课程评价是幼儿园课程的组成要素。

心理学理论为幼儿园课程的制定与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如皮亚杰的同化顺应理论、认知阶段理论启示我们,应该为儿童提供实物;让儿童自己动手去操作;帮助儿童发展提出问题的技能以及应该懂得为什么运算对于儿童来说是困难的;儿童接受的教学应同他们能够达到的智慧机能的类型相适应;教学采取的一般方法应当能够促进幼儿自我调节或建构的过程。另外,还介绍了维果斯基的理论、行为主义理论、精神分析理论、成熟论与幼儿园课程。

哲学理论为课程提供有关知识的来源、知识的性质、知识的类别、认识过程以及知识的价值取向等理性认识,特别是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取向的判断、幼儿园课程设计模式的确定、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和选择。对知识的价值问题的认识,是幼儿园课程必须解决的一个基本问题。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经验知识与理论知识、零星知识与系统知识、直接知识与间接知识、具体知识与抽象知识、科学知识与日常知识、学术知识与实用知识、现象知识与本质知识。

 

第二章 国内外特色学前教育课程方案

内容简介:

本章第一节主要介绍了我国幼儿园课程发展历程中的三次改革;陈鹤琴的“五指活动课程”和张雪梅的“行为课程”;当前我国幼儿园课程的基本模式;目前我国幼儿园的课程改革方向。其中,对于幼儿园园本课程问题,采用实例分析法来进行阐述,分别对西北工业大学幼儿园、陕西师范大学幼儿园、西缆幼儿园、高新一中幼儿园的园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进行了分析。

本章的二至六节,介绍了五种国外有特色的学前教育课程方案。其中,重点介绍了髙瞻课程、瑞吉欧课程和蒙台梭利课程。

1962年,HIGH/SCOPE课程由美国儿童心理学家戴维韦卡特创立的海恩/斯科普教育研究机构研制。是美国“开端计划”中第一批通过的帮助处境不利的学龄前儿童摆脱贫苦的学前教育方案,又称“高瞻”课程。“髙瞻”课程的理论基础是皮亚杰的儿童发展理论;课程目标前期强调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为其今后的学习成功奠定基础,后期强调以儿童的主动学习为中心,促使儿童的认知、情感及社会性的协调发展。High/Scope课程的内容来于两种资源:幼儿的兴趣和关键经验。根据High/Scope的阐述,关键经验是对幼儿社会性、认知、身体发展的一系列陈述,到目前关键经验已经有1058条。HIGH/SCOPE评估包括:成人对孩子的观察,与孩子的交流,记录他们看到和听到的日常佚事(Daily anecdotal notes),以此收集孩子的确切信息,教学组成员分享他们的观察,用他们记录的孩子的观察材料来为每个孩子建立一个儿童评价工具——HIGH/SCOPE儿童观察记录。

瑞吉欧•艾米莉亚市是意大利北部的一个小镇。瑞吉欧教育体系的创始人是Loris Malaguzz。方案教学(Project  Approach)是指以某一主题为核心向四周扩散编制主题网络,制作主题网络程序,然后根据儿童的兴趣、需要让儿童对主题网络中的不同小课题进行探索、研究的教学活动。儿童天生都是艺术家,能够广泛运用各种不同的象征语言和媒介(“一百种语言”)表达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儿童的一百种语言”意指儿童有权利也有能力运用除口头、文字语言外的诸多种方式,用各种材料去认识他周围的世界,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这里的语言泛指文字、动作、图形、绘画、建筑、雕塑、皮影戏、拼贴、戏剧或音乐等多种活动形式及丰富的媒介材料。课程不是预设的,而是开放的生成课程。正如马拉古奇曾经说的,我们是真的没有计划或课程,但是若说我们只依赖那种令人羡慕的技巧,像临时起意的课程,那也不正确,我们并不依赖机会,因为我们深信我们也可以期待某些我们尚未了解的事物。我们知道的是,与幼儿一起共事,是三分之一确定,以及三分之二的不确定和新事物。

蒙台梭利课程模式的理论基础是:蒙台梭利的儿童发展观。即十分重视遗传,认为儿童器官表现出不同的敏感期,重视教育和环境的作用,重视感观教育,认为自由、作业、秩序是蒙台梭利教育体系中的三大支柱。蒙台梭利课程模式的教育目标是:使孩子的驱动力得到发展 ;培养儿童成为身心均衡发展的人格。蒙台梭利课程模式的教育内容有:日常生活练习,感官训练,肌肉训练,初步知识的学习(阅读、书写和算术)。蒙台梭利认为教师不是自上而下的教授者,而是一个自下而上帮助学生积累经验的过程。教师角色是观察者、示范者、支持者、环境的提供者。最后,从中西方文化、教育内容、教育组织形式等方面深入探讨了蒙台梭利课程模式在中国的应用。

 

第三章 学前五大领域学科课程专题研究

本章共五个专题:

专题一 学前儿童语言领域课程

专题二 学前科学领域课程

专题三 学前艺术领域课程

专题四 学前社会领域课程

专题五 学前健康领域课程

 

第四章 学前综合主题课程

内容简介:

综合性课程就是将课程的各种因素综合化的课程。可以通过各种方式综合化:学科领域的综合、发展方面的综合、专题综合、幼儿园环境综合,最常见的通过主题综合。综合性课程是有关联的课程;综合性课程能促进儿童主动学习;综合性课程由儿童一起参与设计,并能符合儿童的兴趣和需要;综合性课程能使儿童发展与知识结合成一体。

区域活动,也叫活动区活动,它指的是这样一种活动形式:教育者以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材料和活动类型为依据,将活动室的空间相对划分为不同区域,让他们自主选择活动区域,在其中通过与材料、环境、同伴的充分互动而获得学习与发展。区域活动对于幼儿园课程与教学,有着重要意义。区域活动有利于幼儿自主发展;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有利于师幼互动;有利于课程的整体性和延续性;不同的活动区由于其投放的材料不同,也就具有了不同的教育价值。在开展区域活动时,还要注意区域活动的性质以及材料的投放等问题。

幼儿园玩具是供幼儿学习和操作的主要工具,它不仅可以为幼儿提供学习的机会,而且还可以给幼儿带来快乐。玩具的设计应具有教育性;玩具要符合安全卫生的要求,色彩鲜艳、无毒,便于洗晒;玩具的设计要适宜因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玩具应符合经济原则;玩具的形象和色彩要符合艺术的要求。